首页 / 专场详情
十八世纪 蒙古铜鎏金阿底峡
  • 021.jpg
021

十八世纪 蒙古铜鎏金阿底峡

结拍时间:
成交价 RMB未成交
根据国家文物局有关规定,有"*"的拍品恕不办理出境手续。
图录号 LOT 021
年代 十八世纪
名称 十八世纪 蒙古铜鎏金阿底峡
中文说明 此尊身着长袍端坐的阿底峡大师身后左右分别置有噶当塔和囊箧,这两样是其常见的表法器具。同时底座背面的铭文亦明示此尊造像之本尊就是阿底峡大师。
阿底峡尊者(982-1054年),古印度僧人、佛学家。本名月藏,法名燃灯吉祥智。出身孟加拉王族,幼时聪慧,11岁即离开王宫,游历印度各个道场,遍访大德,在那烂陀寺于多生师长菩提贤论师处得发心教授。21岁精通五明,44岁时返印度,出任超戒寺首座(大上座),声明极盛,成为超戒寺八贤之一。1041年,以59岁高龄应西藏阿里地区的统治者绛曲沃之请进藏,著《菩提道灯论》,在阿里居住三年,欲返印时,在尼泊尔边境遭遇战乱,不得不折返西藏。被译师仲敦巴延请至卫地弘法,至桑耶寺,译出《摄大乘论》及世亲的《摄大乘论释》等经论,后又辗转拉萨聂塘、耶巴等地,著译经论数部,并成为藏传佛教噶当派的精神创始人。他于1054年在聂塘圆寂后,其弟子仲敦巴创建了首个噶当派寺院热振寺,并正式创建了噶当派。他在西藏12年,对各个教派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,他是西藏佛教后弘期开始时入藏弘法的印度著名高僧,对西藏佛教在10世纪后重新复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。
此尊造像中阿底峡双手施说法印端坐于三层禅垫之上。头戴尖顶班智达帽,帽耳只齐肩长,而非上师常见的长帽耳,这是阿底峡所戴之帽一大特色,在许多阿底峡的艺术作品中,均呈现或帽耳内折或如此尊一般直接缩短。内穿通肩软袍,外披厚重袈裟,双手当胸结说法印,袈裟领口、袖口和裙边以细密的短孤线连成花朵图案,这是喀尔喀蒙古扎纳巴扎尔风格造像装饰衣缘的常见手法。主尊眉高挑,眉线偏直,高鼻小唇,下唇偏厚,是比较典型的蒙古人样貌,连同圆润顺畅的雕刻工艺和淳厚的金色,不难推断此尊即为出自蒙古的扎纳巴扎尔风格造像。主尊坐下禅垫之上还铺着一层山羊皮,羊头及四蹄自然下耷至台座前后面。整尊造像胎体厚重,鎏金淳厚,是阿底峡造像中少见的精品之作。
方型台座背面有清晰藏文铭文;译文:顶礼觉沃阿底峡
此尊早年曾被俄罗斯人收藏,所以在方型台座正面还可见清晰的具有纪念意义的手写花体俄文,总结来看就是“来自孩子们对父亲50岁生日的祝福,1856年”,可见当年此尊大师造像还被用来传递孩子们对父亲的深厚情意。
参阅 喜马拉雅艺术品资源网站,编号95058,木雕阿底峡,美国自然历史物馆(70.0/7565)。
尺寸CM 17.2 cm Height
估价 800000-1200000
成交价(¥) 未成交